深泽直人
精心设计
能创造感动的人,那就是设计师
深泽直人产品设计家
熊谷(日立设计师):深泽先生其实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雕刻家。
我这么说,并不是说他创作雕刻作品,那里有一个奖杯,他就像野口勇先生那样,是凭感觉创作雕刻般造型的人。我想,正因为有这种肉体化的锻炼,才能完成如此毫无纰漏的简洁设计。
因为造型的锻炼方法非同一般,所以跟那些街巷随处可见的简单作品相比,质感完全不同。
另一方面,他对事物有惊人的分析能力,经过思考后再做决定。同时兼备两个极端,像他这种类型的人非常少见。
— 我感觉您在持续高水平地解决二律背反和矛盾的问题,有没有什么攻关秘诀或者深泽先生独家的攻关方法?
深泽:这我自己可不知道。要是说感觉的话,我不是思考后再说,而是说的瞬间进行思考(笑)。就是这种感觉。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瞬间,同时就是进行思考的瞬间。并不是把经过思考沉积的想法现在说出来,而是针对偶然被问道的问题,思考着回答。
— 把话说完的瞬间,又会有新的话题出现,再接着说说。是这种感觉吗?
深泽:是的。
人的创造能力还有很多没有发挥出来的部分。说到创造能力,也许就会想到“脑”,我特别考虑的是设计,所以更注重“心”。所谓心,怎么说呢,它更侧重于身体方面的能力和身体方面的功能。还是侧重于身体才会更加率真,从人类的行为来看是这样。
这样思考的话,更容易汇集所有人的共同点。如果过于聚焦于各种各样人的心的话,就会七零八落,容易被迷惑。感觉有点儿像以前的营销手法。例如,给出许多种条件,问人家喜欢哪一个,结果大家肯定是不知该选哪个。就是它!如果只给出一个答案,一亿人、两亿人,即便大家都使用同样的东西,也不会抱怨。
人哪,达到目标时的感动,那是真的大感动。像什么用得顺手啦、不碍事啦、懂了等等,这类更令人高兴。身体自然做出反应的时候所带来的感动更大。你有没有听说过感动经济这个词啊?
现如今,大家好像都注意到了这一点。空气净化器或许也一样,现在中国是个网络社会,购买动机好像完全在不同的地方,好像也是在购买感动。感动也有各种各样的感动,真的是从芝麻小的小事到宏大的规模都有。有各种各样的感动,反正没有感动,好像就不行。
我想,能创造这种感动的人就是设计师,不就是像我们这类搞创作的人吗?
— 既然我们说到了技术和感动,所以,想请你谈一谈,今后受数字技术等的影响,设计会向什么方向发展?
深泽:创造持续适当的状态。如果需要一个大小适度的存在的话,那么就是做出这个东西的合适的姿态。
如果不需要姿态,只要让空气变得干净的话,那考虑设计也没用。因为只需要考虑空气的质量,那就是分子性的问题了。
因为是时间和场合决定了东西的存在,时间发生了变化,场合发生了变化,那么设计这一定义的姿态也将发生变化。
应该在某一时间点考虑最合适这个问题。以前的样子难看,现在说也没有意义。因为这是那时候的姿态,如果不把它的场所和时间放在一起做评价,那会做出错误评价的。— 关于本款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场景,您有什么预想的景象吗?
深泽:我想,现实中肯定是在乱七八糟的地方,跟设计毫无关系的状态下使用。不过,假如是我自己使用的话,在这种假说条件下,我就成了一个对设计要求最苛刻的用户。
另一方面,话虽这么说,但对于一般使用的人,设计上也不能强迫人家“非这样使用不可”。
— 深泽先生当然有分析性的思考,同时还能感受到你的服务精神。这在设计也有效地发挥了作用吗?
深泽:辨别设计就是服务啊。我们所做的服务就是让空气变得洁净。我们是在设计提供服务的本体。
刚才说到了“姿态”,还出了一本书名为《Embodiment》的书。就是所谓透明人现身时的“姿态”,日语不说“显现形式”吧?说“显现姿态”。存在感显出姿态,这就是所谓交互服务或交互的最重要部分。
如何显出姿态呢?当然必须遮盖的东西一定要遮盖。
所以存在感本身应该就是交互。
— 不是形式,而是存在感本身是否适合于其场合或者时间,这就是设计的精髓吧?
深泽:对。有些人对设计毫无感觉,还有很多人对设计有各自不同的感受,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,做出来的东西对谁都无害。这么一说,好像做成了一件很普通的东西,要说这个普通做得出来吗?可没有那么简单。
— 适合于场合和时间,这本身设定好像就很难。
深泽:是吧?所以,我养成了一个习惯,就是观察人和生活。